井陉小红薯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井陉小红薯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这两天走进南王庄乡,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村民们忙碌着收获红薯的场景。
“我们这里有种红薯的传统,以前都是家家户户分散种植,做点粉条自已吃,多余的零卖。红薯品质很好,但经济效益不高”。正在带领群众收获红薯的河应村书记毕海明说。
为增加红薯附加值,河应村两委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230余亩,规模种植红薯。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合作社负责聘请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基地日用工20多个劳力,农户不仅土地流转有收入,而且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基地收获的红薯直接送到中益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割髭岭的粉条厂。
割髭岭粉条生产工艺历史悠久,采用传承千年的手工工艺,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南王庄乡建成日加工红薯1万多斤的粉条厂,为销路大增的割髭岭粉条提供了保障。“下一步我们准备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红薯淀粉和薯类深加工产品的厂房,扩大产品生产线,延伸产品种类,生产各种规格的粉条、粉丝、酸辣粉、麻辣粉、扇贝粉、花甲粉、牛杂粉、薯片等产品。”割髭岭粉条厂负责人信心十足的说。
为使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南王庄乡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在大规模种植淀粉型红薯的同时,今年还尝试种植了20多亩适合鲜食、加工薯片的烟薯25、有食用及加工双重优良性能的商薯19,以及烤红薯蕞佳品种黄金薯3号、红金薯1号。这些优良品种的试种成功,为下一步红薯产业链条的延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昌树,塔寺坪村原来的老支书,这次换届因为年龄到站退岗,但他退岗不退思想、不退发展热情,积极流转了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淀粉含量高的济薯25。“今年尝试种的新品种淀粉含量高,红薯产量比当地品种产量高,今年的收成非常好,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
南王庄乡依托资源优势和青山绿水生态优势,向土地要效益,拉长红薯产业链条,推动红薯产业“接二连三”,做强做优薯粉产业,使红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红薯种植面积近五千亩,小红薯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井陉县广播电视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