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竹生物靠啥撑起高估值?
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后,企业上市变容易了,投资者闭眼买入的习惯也该改掉了。
2月21日,轩竹生物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称已递交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包括产品开发策略,产品管线在内的问题。
不过从披露信息看,企业基本面有多过硬仍值考量。
公开资料显示,轩竹生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创新型制药企业,聚焦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领域。
目前已形成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研发体系,以及国内少有的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的产品管线年,轩竹生物被四环全资收购,成为四环医药旗下的创新药研究院。2018年,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按照股权结构,轩竹生物实为四环医药控股子公司,此番IPO亦属于“港拆A”。
企查查信息显示,轩竹生物分拆上市前融资已至B轮,包括国投招商、石家庄科硕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同合鼎盛资本、阳光人寿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入股。2020年,轩竹生物曾获国投招商等资金A轮8亿元投资。2021年底,公司又获阳光人寿领投的B轮融资。
不难发现,其营收、归母净利润起伏大。2021年营收虽大增,净利却下滑五成。
截至2022年6月底,四环医药营收、归母净利分别为14.64亿元、4037.6万元,同比分别下滑23.23%、93.40%。
低迷业绩,能为轩竹生物输送多少养分要打一个问号。
而此番分拆上市,显然有助于后者进一步成长,母公司利益蕞大化。只是能否如愿,还需实力说线
同多数创新药企一样,轩竹生物没能摆脱亏损魔咒。得益于陆科创板对创新药企的包容性,可走第五套上市标准:发行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且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将七个产品推向临床及之后的开发阶段,其中一个产品已处NDA审评阶段,两个产品处于临床III期研究阶段;一个产品处于ANDA审评阶段;三个处于临床阶段的自主研发产品对外转让或授权,公司对此享有首付、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销售权益。此外,公司还拥有十余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报告期内,轩竹科技研发费为3.09亿元、1.98亿元、3.5亿元、1.72亿元。同行泽璟制药2020年、2021年、2022年一季度研发费为3.14亿元、1.78亿元、1.21亿元;迪哲医药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为5.88亿元、1.68亿元。
诚然,轩竹生物的研发投入不算低,然另外两家企业均已有造血能力,实现了商业模式闭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