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历史上石家庄一带的这片土地既不属于燕也不属于赵而是属于一个名为中山的神秘国度
它曾一度被魏国所灭,也曾灭而不亡,在太行山东麓快速成长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强国之一。在盛极一时后,倏忽之间,王厦倾覆,就此沉寂。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民族白狄族鲜虞部落。鲜虞的名称蕞早出现在《国语》一书中,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联盟。春秋中期前,白狄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省北部、山西省西北部地区,之后陆续向东迁移,春秋中期偏晚,越过太行进入华北平原。公元前506年以前,白狄的分支鲜虞氏在今河北省中部一带建立中山国。“中山”之名头部次出现是在《左传》中。
考古:独特墓室结构保住“整库”文物
曾有人统计,中国的重要典籍里,约有13000多字是记述中山国的文字,但这些记述非常凌乱、模糊。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一座王墓的轰然洞开,几万件璀璨文物的灼灼临世,为中山国研究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震撼:中山国工匠代表了战国蕞高水平
中山国青铜器的铭文,其线条和构图具有“有意味的形式”,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中山铜豆上宴乐、狩猎、采桑的刻画,是后世壁画的前奏;中山的炼铁、青铜器制作、酿酒工艺、玻璃器皿和陶器制作等都独步时代……
“中山是个艺术的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壮的歌声,它那婉约清丽的琴声,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们无缘倾听和欣赏了,只有属于两千年前那些精美绝伦的遗物还留在我们的视线中,不时提醒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如今……一切的繁华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随时光的流逝隐遁于地下,我们努力地去想象那曾经的亭台楼阁,那曾经的金戈铁马,那曾经的丝弦笙歌……”这是文学家郭沫若关于中山国的一段文字。1978年初夏他卧病在床,听说了平山发现战国中山国王陵,并出土了大量铭文,特意嘱咐身边人给他拿铭文拓片来看。1981年,战国中山国文物在日本展出,著名美术家、作家东山魁夷感叹:“中山国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今天日本的水平!”
多年来,神奇瑰丽又充满谜团的古中山国吸引了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投入到中山文化研究中。近30年来,研究中山国的文章已达300多篇,仅平山县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就有100多名。2013年10月26日,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山文化挖掘整理的新时代。对此,石家庄相关专家指出,“只有深刻地了解家乡的优秀文化,全面盘点中山国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脉,生于燕赵之间的我们才能找到灵魂安放的地方。同时,把中山文化打造成我省一张地域文化名片,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老区致富的需要。”
文/本报记者 黄蓥 图/本报记者 郄磊
传说和文献中的东夷是如何形成的?考古和分子人类学是如何解释的
甲骨文出土,揭开姬与姜二字初始本意,黄帝历史或被改写
考古重大发现,终于探明中华文明的历史源头与文化渊源
夏朝 - 中国上古王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一次超级大旱改写的亚洲先民交往史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